中国最“野”女人:穿上旗袍,完成巨人之旅

2025-10-02 22:39:05 4023

原创 非凡君 艺非凡

继续跑吧,

直到被看见。

她身着红色超短旗袍,穿梭在意大利阿尔卑斯雪山的崇山峻岭间。

她曾在狼群环伺的200公里戈壁无人区负重前行,也曾犯病晕厥,险些丧命。

她涂着精致口红,发髻一丝不苟,却完成了“世界上最艰难的越野赛”。

这是一场全程330公里、累计爬升超过24000米的巨人之旅。

▲ 郑钧月在沙漠中奔跑

她是郑钧月,是为无数女孩设计婚纱的设计师,也是跋山涉水的中国越野跑女选手。

▲ 穿婚纱的郑钧月

2024年,她在八百流沙极限赛中斩获女子冠军,成为该项目第一个跑进100小时的中国女选手。

▲ 巨人之旅冲过终点线的郑钧月

从被质疑作秀到被赞誉为“当代花木兰”,郑钧月用她的跑鞋丈量着世界最险峻的山路,也用她的旗袍彻底打破性别的刻板印象。

▲ 八百流沙夺冠现场

01

从婚纱设计师到越野选手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婚纱设计师的世界是柔美的蕾丝与梦幻的纱幔,而极限越野跑者的世界则是粗砺的沙石与无尽的征途。

▲ 郑钧月整理婚纱

当这两个看似平行的世界在一个人身上交汇,便碰撞出了郑钧月独一无二的人生。

她生于1985年,典型的新疆妹子,曾经每天与蕾丝、绸缎和的刺绣打交道,做出一件又一件女孩们梦寐以求的婚纱。

▲ 郑钧月为客户试穿婚纱

然而,她骨子里似乎总有一种不安分的因子,渴望着更广阔的天地。

“人类所有的灵感都来源于大自然,我喜欢在大自然奔跑的感觉。”

▲ 郑钧月参加越野跑比赛

先是徒步,慢慢地,郑钧月爱上了跑山。

“一次徒步之旅要花费数日,跑山能当天来回,是为数不多可以快速脱离再快速回归城市的运动。”

▲ 郑钧月参加越野跑比赛

2014年的一个周末,郑钧月参加了当地的一个小型越野跑比赛。

那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越野跑,只有25公里的距离,却让她体验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感。

▲ 郑钧月参加越野跑比赛

“当你奔跑在山间小路上,耳边只有风声和自己的呼吸声,那种感觉太美妙了,”她回忆道,“就像整个人都融入了大自然。”

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郑钧月的生活。

她开始系统地进行越野跑训练,每周都会抽出时间去天山脚下跑步。

从最初的25公里,到50公里,再到100公里,她的跑量不断增加,对这项运动的热爱也与日俱增。

▲ 郑钧月冲过巨人之旅终点线

2015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与三位跑友报名参加了一场越野接力赛。当她作为最后一棒冲刺时,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瞬间点燃了她内心的火焰。

从此,她与山野开启长达10年的不解之缘。

▲ 郑钧月参加越野跑比赛现场

2018年,她首次参加巨人之旅139公里组别就拿下了年龄组冠军。

2022年,她成为当年唯一完成全程近350公里巨人之旅的中国选手。

但是,作为一名女选手,非议总比认可来得更快、更多。

02

旗袍与口红,山野与自由

一个穿着旗袍的东方女孩,能够成为越野赛的选手?

在2022年意大利巨人之旅终点线,一位中国女跑者身着红色超短旗袍,涂着鲜艳口红,高举香槟庆祝完赛。

▲ 郑钧月冲过巨人之旅终点线

与传统越野跑形象大相径庭的场景立刻引发了热议,部分网友质疑:

“越野跑还能穿旗袍?”

“不会是作秀吧?”

▲ 郑钧月穿着绿色旗袍比赛

面对质疑,郑钧月的回应既坦然又坚定:

“我本来就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到国外比赛就想推广一下中国文化,让世界更了解中国,所以设计了这款超短旗袍。”

▲ 巨人之旅郑钧月

郑钧月设计的超短旗袍不仅保留了传统旗袍的立领、盘扣等经典元素,还在剪裁和面料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运动需求:

采用弹性面料确保活动自由度,缩短下摆避免妨碍跑步动作,甚至在内部设计了固定装置防止移位。

▲ 郑钧月穿着绿色旗袍比赛

作为设计师的审美素养让她在运动装备的选择和搭配上独具匠心,而作为跑者的坚韧则让她的婚纱设计充满了力量感和生命力。

从追求精致的婚纱设计师到无畏风吹日晒穿行于崇山峻岭之间的山野跑者,郑钧月在两个看似极富反差感的身份间自如切换了近10年。

从此,旗袍与口号迅速成为郑钧月的个人标志,也让她在海外跑圈获得了极高辨识度。

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西方极限运动的大胆尝试,打破了人们对越野跑者形象的固有认知。看着她穿着旗袍冲过终点线,不少国外选手和工作人员纷纷主动与她合影。

▲ 郑钧月在亚马逊丛林比赛

在郑钧月看来,涂口红、穿旗袍与跑越野赛并不矛盾。

▲ 郑钧月在八百流沙赛场补妆

改装的旗袍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更向世界宣告:

女性可以既强悍又柔美,既能在极限环境中拼搏,也能保持自己的审美追求。

“所有女性都有跑山自由,也都可以从这项运动中获取向上生长的精神力量。”

至于为什么要将一个业余爱好发展到职业跑圈?

郑钧月如是回答:“我想去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新的自己,或者说不断地和自己的身体去和解。因为人类总是在探索自己身体的极限。”

▲ 郑钧月徒步穿越山林

这就是她为何5次踏上被视为“地狱级难度”的起跑线。

03

5天300公里的巨人之旅

长达十年的跑山之旅中,郑钧月取得了一系列引入瞩目的成绩。

五次参加被誉为“世界上最艰难的越野赛”的巨人之旅,两次完赛;

▲ 热带雨林越野跑比赛

2023年成为首位完成TDG330KM(巨人之旅)和UTMB171KM(环勃朗峰越野跑)的女跑者;

▲ 郑钧月在泰国亚马逊丛林by UTMB®越野赛赛场

2024年在八百流沙极限赛中以79小时43分19秒完成400公里戈壁穿越,成为中国首位跑进80小时的女选手。

这不仅源于热爱,更源于坚持与毅力。

巨人之旅有多难?

这项始于2010年的赛事以其超长的距离、复杂的地形以及极端的气候条件闻名遐迩。

330公里、累计爬升超过24000米,跑者要穿越高山、峡谷、森林、草地等多种地形,还需要面对长时间独自奔跑的孤独。

▲ 巨人之旅比赛路线图

2022年郑钧月完赛的那一届,实际路线长达近350公里,爬升距离高达30000多米,需要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25座大山,包括马特洪峰、勃朗峰等著名山峰,关门时间150小时。

▲ 郑钧月在巨人之旅赛道上

“5天多时间完成300公里挑战,完赛庆祝的场面的确让我很激动,但印象更深的还是比赛中遭遇的坎坷。”

当时郑钧月到欧洲没多久就生病了,整个人都不舒服,基本上山靠走,下山才跑一下。

▲ 郑钧月比赛

但尽管身体疼痛,郑钧月也没有想过中途退赛。

200公里之后,她的病情加重,咳嗽、发烧、呕吐接踵而来。

▲ 郑钧月在帐篷休息

“最艰难的是在200公里之后,每走一步都像踩在棉花上,"她说,"但我告诉自己,只要还能动,就要继续前进。”

在最后一个检查站,郑钧月休息了整整10个小时。医护人员建议她退赛,但她坚持要继续。

▲ 郑钧月在帐篷休息休息站补充体力的郑钧月

“我已经走了这么远,不能在这里放弃。”

最终,她以135小时23分55秒的成绩完成了比赛,成为当年唯一完赛的中国选手。

2024年八百流沙极限赛,她在最后200公里反超南非女选手,成为该项目首位跑进80小时的中国女选手。

▲ 郑钧月在八百流沙荒漠区

这项全长约400公里的赛事是中国首个超长距离不间断的极限耐力赛,在甘肃敦煌至瓜州一带的戈壁荒漠无人区举行。

参赛选手需自导航、自负重、自补给,负重七八公斤穿越茫茫戈壁,相当于跑完10个马拉松,平均每天要跑超过110公里。

比赛中,郑钧月在前200公里左右因线路上出现狼群而被迫折返,耽误了7个小时;在最后200公里的追赶过程中,她仅休息了两个小时反超对手。

▲ 郑钧月冲过终点线后

“我要感谢我的对手,让我取得如此不可思议的成绩。赛道上的一切意外,原来都是最好的安排。”

比赛中,她一度担心被南非女选手尼古莱特·布延斯反超,拼到腿抽筋。

完赛后回到帐篷,郑钧月才发现一步路都走不了了。两个人一起搀扶着,她才能一点点往前挪。

最后,让她以领先第二名近7小时的惊人优势夺冠。

而此前,该项目女子最好成绩是95小时,中国女选手在该项目的最好成绩是107小时。

▲ 八百流沙郑钧月冠军海报

郑钧月是天赋型选手吗?

或许是,但她流过的汗水比她的天赋更多一点。

▲ 八百流沙赛场

为了备战2024年八百流沙,郑钧月的训练量照往年直接翻倍,每月都在500公里以上,到七八月份时达到了700多公里。

▲ 八百流沙赛场

为了训练身体对疲劳的耐受力,她每周七天连续训练,一天无休;为了练习负重跑,在跑步机上也背着六七公斤的背包跑步。

▲ 八百流沙比赛路线

2023年备战UTMB和TDG前,高强度的训练让郑钧月一度病到需要药物调理,暴瘦、浮肿、疲劳,甚至被医生警告必须停止长跑。

▲ 比赛过程中体力不支的郑钧月

她如此坚持,或许不仅仅是为了挑战自我、拥抱山野,更是为了用行动证明性别不是跨越障碍的界限。

她希望每一个女孩都拥有不断突破、勇往直前的动力。

04

继续跑吧,直到被看见

郑钧月是成功的,亦是失落的。

因为在她参加的越野赛里,女选手的身影寥寥。

“有时候跑几十公里都遇不到一个女跑者。”

▲ 比赛结束,赛场留影

她说,“这让我感到有些孤独。”

中国田协公布的《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指出,过去一年间完成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10KM项目的女性人数占总数比重仅分别为19.56%、25.69%和33.41%。

▲ 《2023中国路跑赛事蓝皮书》

在跑山领域,情况更为严峻:

以全球最负盛名的UTMB赛事数据为例,该赛事举办了19届,171KM组别共有25580人次完赛,其中女性为2003人次,占比仅约为7.83%。

▲ 世界马拉松比赛女性选手占比为27.96%

“不少人认为女性不应或难以胜任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传统观念的桎梏就导致了赛事资源配置的不均,媒体关注度显然不如男性越野项目。”

郑钧月说:“整个跑山装备市场对女性声音的倾听和关注仍有缺位,适合女性生理特点的装备选择有限。”

▲ 郑钧月在热带雨林比赛跌倒

高强度跑步时女性胸部会产生4至10CM不等的位移,一旦韧带组织拉伤导致乳房下垂或松弛,女跑者就很难恢复以前的胸部曲线。

这种生理差异要求专门的装备设计,但在男性主导的运动装备市场中,女性需求长期被忽视。

为此,郑钧月推动了更适合女性跑者的装备研发。

心理与认知的障碍同样不容忽视。

“如何迈出跑山的第一步对于女性而言或许更为艰难。”

在复杂地形、恶劣天气和高强度运动等多重buff的叠加下,大多数女孩往往望而却步,在一次次自我质疑中逐渐打消这个念头。

▲ 郑钧月在泰国亚马逊丛林by UTMB®越野赛赛场

可是女性真的天生不适合运动吗?

非也。

去年巴黎奥运赛场上,中国代表团全队共取得的40枚金牌中,女性运动员摘得23枚,占比57.5%。

▲ 2024年巴黎奥运会得到金牌的中国女运动员

而越来越多像郑钧月一样的女选手,也打破了社会的偏见与束缚,在不同的运动赛道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郑钧月为什么一定要在冲向终点线之前换上旗袍呢?

▲ 郑钧月在泰国亚马逊丛林by UTMB®越野赛赛场

或许她的目的只有一个:

继续跑吧,直到被看见。

女性不应该被束缚在刻板印象的茧里,运动员也可以妆容艳丽;

生理差异不应当成为限制,而是可以被理解和适应;

女孩们不仅能够参与传统意义上的男性运动,更要闯出自己的一分天地,重新定义游戏规则。

▲ 郑钧月在泰国亚马逊丛林by UTMB®越野赛赛场补妆

而更多的女性也应该走出家庭、走出办公室,去每一个领域闪闪放光,做最特别的自己。

原标题:《中国最“野”女人:穿上旗袍,完成巨人之旅》

阅读原文